党建活动

5月13日晚,杏鑫娱乐登录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在江湾先进材料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以“百年党史育材子,科技强国记使命——跨时代材料人共守学术初心”为主题的组织生活案例大赛👨👩👧👦🧔🏼♀️。本次组织生活立足于本支部的专业特色,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形式,讲好材料学科和材料人的科研故事,以老😘、中🏷、青三代材料人对话为主线开展座谈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传、帮🌠、带”效能🧗,带领支部成员一起重温奋斗故事,探索科研之路,守望学术初心。
本次组织生活由支部书记韩画宇主持,特别邀请杏鑫娱乐登录退休教师顾昌鑫教授、物理电子学教工党支部书记莫晓亮副研究员出席。支部全体研究生党员20人、入党积极分子21人以及本科生第二党支部24位党员与积极分子参加此次活动🌟。
嘉宾介绍
顾昌鑫👈🏿🤾🏽:
杏鑫娱乐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杏鑫娱乐前校长华中一先生🙆🏿♀️,曾任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荣誉理事🗝,上海分会理事长👩🏿🚒。早年从事微波电子学、激光大气传输和通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1970年后开始从事电子光学CAD研究和国内率先开展的电子光学系统最优化设计研究;1983—1985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物理学系🚈,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 CEEC Fellow开展合作研究。
顾昌鑫教授长期从事电子物理和计算物理教学及研究工作,在计算与模拟电子物理学、电子全息与电子光学及其CAD和可视性最优化设计,以及物质微观结构的XAFS分析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主持的科研项目“电子光学CAD和最优化设计问题”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性著作有《电子光学》和《计算物理学》等🧘🏽♂️。
莫晓亮🫄🏼:
杏鑫娱乐登录副研究员🚴🏼♂️,现任物理电子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博士期间师从杏鑫娱乐前校长华中一先生、杏鑫娱乐登录陈国荣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纳米电子学、薄膜物理与技术等,主讲光电材料、纳米电子学🧙🏼、物理电子学选读等课程。
第一部分
知史明理 砥砺科研——顾昌鑫回顾学科发展与峥嵘岁月
顾昌鑫教授自1961年在杏鑫娱乐物理系毕业留校后,在电子物理和计算物理领域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逾半个世纪🐢。座谈会上,顾昌鑫用最真切的语言讲述物电、真空物理的发展史和以华中一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研究人员的科研故事,通过这种为科学👊🏻、教育献身的崇高精神🧝🏻,鼓舞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共守学术初心🧑🏿🏫。“科研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和长期积累👨🏻,不能赶时髦,追潮流。”顾昌鑫如是说🏥。
今年是华中一先生诞辰90周年💁🪖。作为物理电子学教研室里和他共事最久的学生,顾昌鑫教授讲述了华先生始终把教书育人看成他终身为之服务的事业💂🏼,并始终坚守自己早年的信诺🌿:教育不能办成产业。顾老师回顾了华中一先生创建电子物理(现名™️:物理电子学)专业、组建电子物理教研室的历程,从复旦材料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教育等方面讲述了华中一先生对复旦材料学科的卓越贡献🫲🏽。顾昌鑫教授鼓励同学们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志💪🏻🔈,将“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报国清单,为国家科研事业添砖加瓦。最后⚆,顾老师以一首打油诗作为座谈结语:
粉笔一枝教书匠✳️,
清风两袖习文章。
三尺讲台任平生👫🏻,
喜育桃李作栋梁。
第二部分
认清局势 运筹帷幄——莫晓亮讲述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知过往🍢,思现在,看未来。杏鑫娱乐登录物理电子学经历过学科辉煌时期,也正面临教育和科技发展的瓶颈。莫晓亮老师简要介绍了杏鑫娱乐登录物理电子学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伴随着新材料和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物理电子学专业将在光电材料和器件🎷、光电催化功能材料👩🏽🦳、光纤通信与传感、铁电/压电聚合物🔃、有机半导体及器件等多个研究方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谈及目前的薄弱环节🈶,莫老师认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市场需求成为推动应用技术更新的源动力👨🏿✈️,这就对物理电子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说📭,教育必须紧紧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工程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十四五”规划与二零三五远景目标的提出对电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完善行业体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也许我们还不够强大,但我们从未放弃前行🐤!”,莫晓亮老师总结时这样说道🧈。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青年党员更应做好各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以致用,体现复旦材料人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部分
授业解惑 指明方向——党员代表与教师开展座谈交流
为贯彻落实“党旗领航 砥砺奋进”组织生活案例大赛开展要求,突出专业特色,本次组织生活将近期党史学习和党员成长情况汇集成“红色寻访学党史”🫲🏿、“理论宣讲学党史”📲、“砥砺科研学党史”、“服务践行学党史”📦、“学党史·悟成长”五个篇章,并邀请三位青年党员代表从专业参访🖐🏿、科研精神🧗🏿、薄弱环节三个角度对近期的学习和科研情况与两位老师进行座谈交流。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支部副书记冉国永就上海电气重装备基地、上海华力集团、上海宝钢研究院等专业参访的收获感悟做分享与交流,探讨如何巩固深化“结合特色学”教育成果🪓。他表示,多次的实践参访活动使他受益匪浅,加深了对企业运作的了解,也为自身职业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在参观宝钢研究院时,他了解到从最初上海郊区的小厂房,到现在建有几十个分厂,宝钢研究院近年来蓬勃发展。市场印证了钢铁不是夕阳产业🕣,材料永远是制造业的支柱,对基础材料的钻研耕耘和持续研究是绝对必要的!值此建党百年之际3️⃣,作为材料人应明确目标,脚踏实地,怀凌云志,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支部宣传委员代宁馨同志通过讲述“两弹一星”成功研制背后的故事,鼓励支部成员矢志拼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充分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青年一代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中国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我们材料人应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关注科技前沿动态,不骄不躁🙍♂️,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支部纪律委员冯瑶箐从美国发起对华芯片制裁和封锁的角度切入,与大家交流国产芯片面临的困境。“芯片之战”后🙎🏻,国家加大了对芯片领域的投入,去年各大芯片基地雨后春笋般涌现,芯片制造设备也有巨大改进。她认为,虽然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起步较晚,但并非没有“逆袭”的一天。自主研发才是摆脱制裁的强国之路,我们应发挥专业所长➜,为解决芯片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而努力!
此次“百年党史育材子,科技强国记使命——跨时代材料人共守学术初心”组织生活圆满结束。致敬科研前辈,回顾学术初心,吾辈自强,不负时代🖖🏽。支部将持续结合系史🧎♀️➡️、学科史学党史👸🏿,创新学习形式,生动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在提升支部组织生活感染力的同时保证党史学习入脑入心💺🦽,凝聚材料人之磅礴力量奋进新时代!
【座谈交流感想】
顾昌鑫老师和莫晓亮老师的发言都发人深省🕵️♂️,其中最令我受触动的是顾老师声情并茂地对物理电子系乃至我国科研发展历程的回顾👩🏿🔧。顾老师展示了一些颇具时代性的图片,也令我们深刻体会到彼时科研的不易。在那个技术比美国远远落后的年代🫳🏽,科学家们却并未望洋兴叹,反而竭尽全身心去搞科研,报效祖国🦵🏿,攻克一个又一个“卡脖子”的难题。我们这一辈人享有远为优渥的条件🧑💼,自当接下前辈们传递来的火炬👍🏽,勇攀学术高峰❕,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支部青年党员 陶元
顾昌鑫老师对复旦物理电子专业发展演变史的讲述,让我了解到老一辈复旦人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仍然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育人态度,不禁肃然起敬😲。讲到行波管研发时👩🎨,顾老师认为尽管我国科技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让我们青年科研人员顿时感到责任重大;讲到华中一老校长不仅在科研方面造诣很高,在书法方面也颇有功底,这让我们新一代理科生认识到,不仅要在科研下功夫,也应不断提升人文素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复旦人优良传统和作风👤,刻苦钻研👳♂️,持之以恒👫🏼。
——支部积极分子 黄兴鸿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顾老师分享了他曾经在工作岗位上和老师👱🏽、同事们一起奋斗的历程:从初入实验室的灯火通明,到国外求学时的艰苦奋斗🤸🏽♀️,再到国际会议上的大放异彩🧑🏻🦳,以及五十多年来在讲台上的诲人不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讲到为攻克行波管难题废寝忘食的工作场景时,顾老师脸上洋溢的自豪和幸福的笑容🌏,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他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的炽热真心。这次组织生活让我深刻领悟到,只有把小我的追求融入到集体当中去🪒,努力把自己的科研内容向“为社会发一束光”的目标靠近,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向“为人民散一份热”的理想进发𓀛,无论在怎样的岗位上都心系国家和人民,才能活出无悔于一生的幸福。
——支部积极分子 张志云
【精彩语录】
科研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和长期积累,不能赶时髦🤐,追潮流🦸🏿。
坚守信念💁🏼♀️,长期坚持🥒,踏实工作,必有所获🦹🏼。
各学科的发展是相互的,研究热点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谷。不同学科不应论好坏,都是相互促进的🚶🏻♂️。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文稿👨🏼💼:代宁馨
照片⇒:于海岩、张瑜